“縉雲燒餅”曆史悠久,相傳古時軒轅皇帝在縉雲仙都的石筍上,用大鐵鼎煉製仙丹。煉製成後與食丹的妃子、臣子跨龍升天成仙。而沒有食用仙丹的臣子則紛紛效仿,鑄鐵鼎煉製仙丹。仙都石筍下的村民見之,紛紛納悶“為何食鐵鼎中之物,而升天成仙?”有的也想效仿,但由於無錢鑄鼎而告終。
一日一村民悟出了其中的道理,對大家說:“食鐵鼎中之物,而升天成仙,我們無錢鑄鼎也成不了仙,但我們可以做土鼎,食土鼎燒出之物,以求長生不老,消災避邪。”大家聽後覺得是個理,於是紛紛動手製作土鼎,上山采藥煉製仙丹。有一日一村婦在家中烙餅,見其兒子剛煉製好丹藥,發現土鼎內還有炭火且內壁光滑,就順手將餅貼與鼎壁,烤之。慢慢的家中充滿了烤熟之餅的香味,而溢出房子,引來了其他好奇村民,大家食後發現烤出之餅比鍋中烙出的餅酥香、生糯。時而久之,村民們發現食土鼎煉製的丹藥,並不能長生不老與消災避邪,就紛紛將其加以改進做成燒桶,專用於烤餅之用。而有的村民則挑著特製的燒桶客走他鄉,以烤餅為生。
時至九十年代初,據縉雲縣誌記載我縣燒餅師傅外出燒烤餅達1000多人,後由於燒餅大受各地人們的喜悅,外出烤餅人數每年多達近千人,足跡遍布全國各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