肥腸,大家看起來是比較口味重的食材,但是去能做出美味。成都雙流縣的白家肥腸粉,源於清朝末年,迄今已有百餘年曆史。其粉絲晶瑩別透,湯碗紅白分明,入口麻辣鮮香,口味雋永,可謂是成都家喻戶曉的關味。
肥腸粉/資料圖
白家肥腸粉的由來:
白家鎮位於成都城南,距成都市區有十多公裏,若驅車前往隻需半個多小時。這個隻有不到2萬人口的小鎮,居然有10多家白家肥腸粉店。據說清末年間,戰亂不斷,一名外鄉人漂泊到白家小鎮,終因饑寒交迫,昏例在一戶人家門前。做粉絲生意的主人好心地救起這個外鄉人,並以當地的紅若粉絲熱情款待。後來外鄉人離開後,那碗救命粉絲的美味卻永遠留在他的記憶裏。他逢人便講“粉絲救命”的故事,由此有不少“好食之徒”慕名前往,一品美味。
世間雖曆經淪海桑田,白家肥腸粉仍沿襲傳統工藝烹製,保留原味。僅成都市區經營白家肥腸粉的就不下100家,而白家高記肥腸粉以美味獨特的口感,於1990年榮獲“成都個體名小吃”稱號,又於1992年被評為“成都名小吃”。
原料:紅苕粉、豬腸、豬肺、豬心、豬骨、豌豆苗
調料:明礬、蔥花、芽菜、醬油、胡椒粉、薑塊、花椒、味精、紅油辣椒、鹽各適量
1.紅苕粉加清水、明礬揉成稀軟粉團。將粉團裏於漏瓢上,用力敲打粉團,讓粉團從孔中徐徐漏入沸水鍋中,成為線粉,煮熟後挑入清水中浸泡即成紅苕粉。
2.將豬腸、豬肺、豬心、豬骨洗淨,放入清水鍋內煮沸,撇去浮沫,轉用小火燉,同時放入薑塊、蔥花、花椒(用布袋裝著),待豬雜燉到熟軟後撈起。
3.豬腸用刀切節,芽菜剁末。碗內分別放入醬油、味精、胡椒粉、鹽、紅油辣椒、芽菜末、蔥花。
4.將紅苕粉抓入竹漏瓢內,上麵放豌豆苗,在沸騰的肥腸湯中燙熟,然後倒入碗中,再舀入一勺肥腸湯,上麵放切好的肥腸節即可。
注意事項:
1.粉絲中加明礬可以增加韌性,但用盆不能過多。
2.需將紅苕粉絲充分燙熱。
比較後再總結一句:
谈球吧app赛事分析小吃培訓學校,專業致力於小吃培訓12年,經12年發展已成為國內大型的正規小吃培訓機構,集團始終堅持"謙、誠、善、思”的核心價值觀,致力於成為一家百年知名企業。12年來,我們一直秉承“以客戶需求為核心”的理念,已為全國各地10多萬學員提供專業服務,贏得了業界人士的一致好評和信賴,學員在這裏學習,保證沒有後顧之憂。如果你有興趣和學習的想法,歡迎來電谘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