涼粉是由商周時演變而來,春秋戰國時稱為“寒食”。據史載,春秋時功臣介子推離開晉王隱居山中,以豆粉拌水作為日常飯食,後來,晉王請介子推返朝,介子推不從,晉王燒山逼迫,介子推抱樹而死。百姓為紀念介子推這個善人,也常在清明節前一日吃這種豆粉拌水的食品,並成為一種風俗,這便是早期的涼粉。到了唐宋時期,將用豆粉製作的涼粉稱為“豆糕或細粉”。元代韓奕撰寫的《易牙遺意》中,將綠豆涼粉稱為“粟腐”,是專供吃齋念佛人的素食。如今,人們根據個人口味和愛好將其做成鹵汁、涼拌、炒製等口味。
涼粉/資料圖
【常識】
三原涼粉品種繁多、風味各異,有米涼粉、豌豆涼粉、綠豆涼粉、扁豆涼粉、蕎麥涼粉、土豆涼粉、紅薯涼粉等。涼粉既能單吃又能佐酒佐飯,經濟實惠。在炎熱的夏季,人們受熱,食欲減退,拌涼粉卻是比較理想的小吃。三原涼粉在陝西周邊地區的飯店多有製售,也是家庭日常不可缺少的食品。很受城鄉人們喜愛。現以三原明得亭製作的涼粉為比較佳。
【技藝】
原料:
綠豆澱粉5kg.白礬20g,醬油250g,香酣200g.熟油脂400g,辣椒汕300g,蒜泥150g,味精30g,芝麻油50g
工序:
1.綠豆澱粉用冷水加白礬和成硬麵團,再加入冷水調製成糊狀。鍋中加水約35kg燒沸,將粉糊徐徐倒入,邊倒邊用擀麵杖攪動,待粉糊熟透時倒入瓷盤內,涼透後翻扣在鋪有幹淨濕布的案板上。
2.將涼粉切成粗條、薄片或丁狀,也可用一種特製的“旋子”(在扁圓帶凹型的薄銅片上斜打上許多小洞),將涼粉旋成而條狀。
3.將加工好的涼粉放入碗內,加入醬油、香醋、熟乳脂、辣椒油、蒜泥、味精,淋少許芝麻油即食用。
【工藝探秘】
此品比較好選用豌豆粉50%.綠豆粉50%,製品口感較佳;也可用扁豆粉製作。製作涼粉時,澱粉和水的用量比例要準確;靈活掌握火候,防止涼粉焦湖。這樣便可形成汁子紅亮.製品消爽利口,鹹、酸、辣、香味俱全的風味特點。
哪裏有涼粉培訓?
如果你想學習涼粉的製作,歡迎來谈球吧app赛事分析小吃培訓學校學習,這裏有專業的老師可以傳授給你正宗的製作技術,歡迎來電谘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