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蹄酥又稱糖蹄卷、甜卷酥、馬蹄子,是我國著名傳統風味美點,也是饋贈親友的禮品。
馬蹄酥形如馬蹄,是由周代的“模糧”演變發展而來。模糧是商周時軍隊出征時的必備幹糧,到了秦漢時期,馬蹄酥則屬於油餅類型。
馬蹄酥/資料圖
曆史由來
相傳在楚漢相爭時,大漠中的匈奴乘中原內亂,無暇顧及北方防務之際,複奪秦朝時蒙恬所收之地,成為漢朝初年延續多年的邊關隱患。愉林地區首當其衝,三邊重地多有戰亂。除了外族侵掠之外,有時還有封邊的重臣判國造反,禍及邊民。公元前127年(漢武帝元朔二年),漢武帝劉徹派大將衛青和李息等擊走匈奴,收複了黃河河套以南的地方,並將此地稱為新秦中。漢武帝元朔五年春,匈奴右賢王曾多次侵擾漢朝北方土地,漢武帝派車騎將軍衛青率領三萬騎兵及各路大軍十多萬入抗擊匈奴。
匈奴右賢王認為漢軍尚遠,隻顧開懷暢飲,酒醉臥床,不料衛青領兵夜至包圍右賢王。右賢王警動夜逃,獨與壯騎數百入潰圍北去。獲得右賢王裨十餘,眾男女五千入,畜數十百萬,於是引兵而還。衛青反匈奴獲得勝利後,漢武帝派使者持大將軍印,在軍中拜衛青為大將軍,並將從京城帶去的禦膳馬蹄酥,分別賞賜給各位將軍,獎勵各位將軍像馬蹄那樣奮勇前進,保家衛國。漢武帝說:“我非忘將士功也。”將各路擊戰匈奴的將軍封侯或給予重獎;還遷徙內地的貧民於此,分田耕種,生活漸富。公元前112年,漢武帝出肖關,隨從數萬騎兵“獵新秦中”,此後邊關太平無事。入們為了紀念衛青將軍的功績,每年製作馬蹄酥紀念車騎將軍,世代相傳至今。
原料配比
原料配比為麵粉:750克;熟豬油:300克;紅糖:200克。
製作方法
(1)先用250克熟豬油、250克麵粉和成油酥麵。再將50克熟豬油倒入500克麵粉內拌勻,再用250克溫水分3次倒入麵粉內,揉成水油麵。兩塊麵團軟硬相同,用濕布蓋好。
(2)將水油麵揪劑子,每劑10克並壓扁。油酥麵揪成5克重劑子,包入水油麵中,壓扁擀薄,折疊成3層,再擀薄成長方形,折成3層,長約8厘米,寬3厘米,用左手示指壓在中間(摸壓),將皮麵兩頭分別向手背方向折,將麵皮兩頭交叉處向上一翻,放在案上即呈馬蹄形。
(3)鍋內放入油,小火燒至七成熱時,將馬蹄形生坯投入,炸至皮麵呈乳白色,表麵起鼓時,將鍋離火,待油溫下降後,再移至火上加熱,炸至呈淡黃色時,逐個撈出放入盤中,晾涼後,每個馬蹄酥上撒上紅糖即可。
製品特點
製品麵紅底白,卷層多疊,形如馬蹄,酥鬆香甜,入口即化。
哪裏有學馬蹄酥的製作?
如果你想學習馬蹄酥的製作,歡迎來谈球吧app赛事分析小吃培訓學校學習,這裏有專業的老師和優秀的管理推廣團隊,能夠為你的學習提供良好的條件,如果你想學習,歡迎來電谘詢!